堆積情感症候群
- Renee Liu
- 2020年5月17日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跟我比較熟的朋友都知道, 我是一個包包裡東西很多, 打開大包會看到好幾個小包小袋分裝, 不太會有物品單獨落在包包裡的人。
我房間裡的東西跟包包裡一樣也很多, 在有限的空間裡我很會找地方塞, 盡量塞到看起來滿得還算整齊。
這樣要能稱得上會收納倒也沒有, 大概就是維持基本美觀和找得到東西, 說亂不亂,說不亂又有點亂的程度。
有一陣子電視節目很流行 請收納達人到觀眾家裡, 解決各種居家物品的疑難雜症, 其中最能引起我共鳴的就是原本雜物堆滿天, 最後變成清爽寬敞的居住空間這種主題, 但產生這種嚮往和羨慕的原因不是對我自己, 而是來自我媽。
我媽是一個極其念舊的人, 她自己的說法是她很重感情, 所有有感情連結的東西都不能丟, 「怎麼可以把珍貴的回憶拿去當垃圾回收呢?」 這句話聽起來似乎頗有道理。
我媽擅長賦予每件雜物情感合理化的理由, 如果要丟掉就等同於不敬不孝和不懂珍惜, 彷彿拿下樓放進回收箱的瞬間, 就會因為暴殄天物被天打雷劈。
「這是外婆留下的木頭衣櫃,年紀比你們還大,不能丟。」 但它已經被白蟻啃蝕得體無完膚, 抽屜也卡住打不開了;
「這是隔壁鄰居搬走前帶不走的雜誌,現在買不到了,不能丟。」 但它已經一大疊放在角落好幾年, 從來沒人去翻過;
「這是你們買的巧克力,糖果紙有紀念意義,不能丟。」 但它已經有幾十張夾在本子裡, 還有螞蟻屍體也跟著一起;
「這是我喜歡的音樂會DM,不能去聽看看也開心,不能丟。」 但它已經多到被拿來折裝垃圾的紙盒, 折了幾輪都用不完;
「這是你們國高中的制服外套,材質保暖又沒壞,不能丟。」 但它已經被穿了快30年, 手肘處補過都被磨薄到發亮了。
太多的情感需要被保存, 太多的物品需要被珍藏, 可是當東西只進不出, 越堆越多越堆越雜, 家裡走動空間有減無增, 越來越窄越來越小的時候, 這就是自圓其說的歪理了吧?
「那是我們家房子太小了,不是我東西太多。」 錯的不是她愛堆, 錯的是我們買不起更大的房子, 我媽真的很擅長合理化, 於是對話結束,閉嘴,句號。
這看在眼裡像是病了的囤物症, 是我媽讓感情停留的方式, 其實,我心裡是懂的。
想用雜物做為對思念的不捨, 想用堆積做為對回憶的延續, 想用留著做為對無常的感慨, 想用不丟做為對遺忘的抗議。 我媽確實如她所說,是重感情的人, 也是放不下過去,心很固執的人。
不過我媽這堆積情感的症頭, 有時候也會帶來一些驚喜, 無意間從雜物堆裡翻出: 幼稚園畫的畫、小學寫的信、國中的作文本; 高中上課傳的紙條、大學做的英文筆記; 小時候蒐集的貼紙、鉛筆盒、筆記本、信紙、卡片; 的確是被拉回到了那個曾經純真的年代, 勾起了許多當時的回憶和往事, 臉上泛起了一絲美好的微笑。
「你看吧,多虧了我惜物愛物沒亂丟,你們現在才看得到這些!」 我媽理直氣壯地為自己辯解,還帶有幾分得意, 完全忘了我們家的走廊已經被這些東西佔據到只能單人通過, 而且人還不能太胖或走太快, 東西會稀哩嘩啦地像土石流般掉落。
嗯,這件事提醒了我, 最近被土石流攻擊的次數變多了, 我該減肥了。
Comentários